苏州三山岛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太湖南端。这个不通陆路、地理位置特殊的孤岛三十多年来奇迹般的蝶变与一个名字分不开——吴惠生。
1983年,32岁的吴惠生担任苏州市太湖三山村党支部书记,年轻气盛的他向村民们承诺:“一定要让三山村美起来、富起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份承诺让吴惠生坚守在这座小岛33个年头。苏州三山岛从一个交通不便、没有电、没有村级收入的太湖孤岛,华丽变身为如今年收入超千万元的最美富裕村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5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这一系列的头衔让远近游客不断纷至沓来。
太湖上一座美丽孤岛的变迁
苏州三山岛是太湖孤岛,全岛面积2.8平方公里,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故得名苏州三山岛。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直到本世纪初,仍然没有电、没有电话,也没有像样的公路,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岛上的果树,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村级收入几乎为零,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吴惠生先后尝试办过玻璃钢厂、胶木厂、表壳厂、印刷厂和蜜饯厂,但由于交通不便、自发电成本高、通讯不便等原因都先后倒闭。“没电不行!”思来想去,吴惠生决定首先解决通电问题。为此,他一趟趟地奔走于相关部门,请求援助。2001年1月,迎着新世纪的曙光,一条1万伏、3公里长的水底电缆穿越太湖,苏州三山岛终于通电了。
依托岛上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通电后的三山村在吴惠生的发起下,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岛上的旅游业迅速得到了发展。2001年,吴惠生在岛上的码头边摆上一张写字台、几张板凳,临时搭起一个售票点,以每张15元的价格卖门票。到12月底,门票收入居然超过6万元。小小的岛屿沸腾了,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此后,苏州三山岛的门票收入连年翻番:2002年60万元,2003年120万元,2004年240万元……2015年已突破1400万元,年接待游客近40万。与此同时,岛上的农家乐也不断增多。开发旅游前,村里没有一幢楼房,村民完全靠天吃饭。 2015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了4万元,全村不到200多户的村民中半数都开起了农家乐。
旅游业彻底改变了苏州三山岛的面貌,不少当年因贫困而迁出的村民回来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纷纷重回村里,从事三轮电瓶车、导游、土特产买卖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发展旅游,让苏州三山岛人尝到了甜头。
守护湿地,造福子孙后代
随着上岛的游客越来越多,大量的垃圾等污染物开始威胁着小岛的生态环境,而每逢夏天,太湖里肆虐的蓝藻散发阵阵恶臭,更让苏州三山岛的旅游大煞风景。“如果游客看不到清澈的太湖水,苏州三山岛必将逐渐失去魅力。”
为此,吴惠生专门找到湿地研究机构为苏州三山岛制定湿地保护规划。从2007年起,苏州三山岛开始拆围网,建湿地。再后来,芦苇、荷花、油菜、芡实、茭草、荻、柳树等开始在湖面和隔断上形成了美丽的湿地景观。
2008年启动湿地项目时,规划的三期中首期就达800亩,二期三期建完后,总面积达到2000亩,其中首期投资就是700万元。这对于一个仅靠旅游为生的村来说,简直就是一笔巨款。面对村民的质疑,吴惠生只说了一句:“我们要为了子孙后代着想!”
随着湿地范围越建越大,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吴惠生一直咬着牙坚持,在他的眼里,生态环境是岛民致富过日子的根本,破坏了就没有了,能拦截污染、涵养水源、花多大力气多少钱都是值得的。目前,苏州三山岛已建起近4000亩生态湿地公园,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2013年10月,三山湿地公园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国内首个社区共建型湿地公园和淡水岛屿湿地公园。
苏州三山岛的湿地公园不仅承担着岛上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潜流净化功能,还成为岛上植物繁殖地和太湖珍贵鱼类繁殖基地,而且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只是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厂的一到三成,大大节省了成本,这笔账吴惠生算得很清楚。
33年的坚守,让一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孤岛村成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现代化新农村,吴惠生也兑现了当初对大家的承诺。